但也没认他。
他现在辅佐杜鸿渐管着半个长安的民事刑事,手底下千多号不良人,打探起消息来,比王人杰他们强多了。
胡鹞子不认字啊,只能一遍一遍的让王人杰都说清楚了,牢牢记住这些名字之后,便又离宫跑腿去了。
王人杰在去年,也娶了老婆,武庆的堂侄女。
他这个人年轻时候很多情,贪过军饷养女人,但现在毕竟成熟了,年纪也大了,浪子之心也回头了,安安心心娶了妻子,就等着抱儿子了。
李琩的那些元从之臣,当下都被安置的很不错,没家业的,李琩帮忙成家立业,没钱的,李琩的赏赐也从不吝啬。
因为李琩很清楚,自己的小命全靠这些人保着,不给他们荣华富贵,自己的安危就没有保障。
而且李琩已经在禁军当中,实行藩镇选拔制了,但是名额有限,一共只有一千个名额,毕竟禁军都是宗室外戚旁支子弟,忠心还是靠得住的,就是战斗力实在说不过去。
那么从藩镇选拔进来一些,可以适当改善。
所以李琩颁发诏令:每岁从各镇选拔骁勇果毅、膂力矫健之士,充入禁军,战功优先考量。
一年以来,已经陆续有一百三十人多人,进入羽林军和龙武军
房琯出身清河房氏,没错,跟房玄龄有关系,他的爷爷叫房玄基,是房玄龄的堂弟。
此人也属于宰相二代,父亲房融是武周时期的同平章事,所以这小子早早便进了弘文馆当学生。
如果说国子监是国立中央大学,那么弘文馆,就是中央党校。
也就是说,这小子的起步非常好,但是运气不好,爹死的太早了,所以他和弟弟房璩只能靠自己打拼。
打拼了几年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人死人情灭,没爹的孩子不好混啊,于是呢,他弟弟继续打拼,而他则是隐居起来读书。
后来在基哥封禅泰山的时候,他献上一篇《封禅书》,得到了当时首相张说的青睐,得以进入秘书省。
按理说,恩主是张说,本不该与四王有关系,但是张说死的早,两个儿子与房琯关系比较恶劣,因为张均和张垍拿房琯当门客对待,让人家感受到了屈辱。
也就是这个时候,庆王李琮在一次宫宴上,赞扬房琯为国士,李隆基考量了一番后,认为确实还凑活,于是给了机会,外放从县令做起。
不要小看县令,县令和县尉那是两回事,县尉一辈子说不定只是个县尉,但是县令,一般也就是三五年,肯定是要迁官的。
县令叫一方父母官,县尉算什么?卖苦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