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群狼的盛宴6——有限理性博弈策略的必然缺陷
(作者属于认知超雄综合征,很多认识比较野路子,但大体应该没错太多,如有错漏,欢迎指正——诚心的)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宏观视角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博弈推动的,而这种竞争关系中,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严格遵守着优胜劣汰的原则。
具体的博弈层面,参与博弈的主体利益是不同的,制度的设计者有着义不容辞的优化博弈规则的使命。
然而,一切追求绝对理性的设计都是偏颇的——绝对理性从来不稳定存在。
理性人假设的前提是目标人拥有完备的知识与认识、内外如一的利益偏好、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效用最大化边界的洞悉。
但这些条件,绝大多数组织和个体都不可能完备。
唯物辩证法是逼近真理与客观的方法,但真理与客观在其本身运动性的前提下并不存在严格的静止。
总得来说,理性假设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于行为有效性的抉择动因不仅包括物质收益,并且不一定满足理性假设。
尽管如此,就实现最大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而言,经典的机制设计应该假设个体的理性总是追求最大化物质利益,从而以制度设计引导人们达成良性竞争。
行为经济学家在该复杂系统的搭建与完善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他们的主流观点是,在引入更多的动因函数或影响因子后,基于有限理性的博弈制度设计与博弈预测是可以实现的。
比如,牛森和威尔在参与bec币项目中的不理性,其背后既有对利益的贪婪,又有从众心理的支持,还有风险厌恶的反向影响——成总给了他们安全感,以及明知沉没成本不该参与决策仍被动受禀赋效应影响的可怜行为。
又比如,莱克对于lapd内实际权力的渴望与加塞蒂关于‘团结’的指导意见的冲突,其中就蕴藏着莱克本身认识水平的不足与决策误差的天然偏离。
再深入一点,该场博弈最复杂的点在于成总与牛森之间的利益变化,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交织,利益主导和个人意识形态影响造成的偏离交织。
围绕着双方对博弈主导权的增减、整体博弈信息认识与决策过程中影响因子的变化,成总不断调整自己所依托的利益点,从而动态调整决策的整体风险度。
即便有事后诸葛亮与看弹坑画弹道的嫌疑,但从该场博弈的发展来看,基于有限理性的博弈策略是有效的——黑撒旦的出现就是例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