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因此并没闲情视察后厨的使用人正在玩什么过家家小游戏;
其次,改革电光石火但也非一朝一夕,牵头做事的家臣一直小心规避,不然几年前多的是机会暴露。毕竟所有人都知道我爸什么调性——带着一两学友顺路回家玩,家里端出来个呜呜呀呀的小孩指着他喊爹地,怎么想都得世界爆炸
——因此我曾一度后怕,但同时也格外庆幸。幸好父亲大人是个极温柔的人。毕竟综上所述,年轻气盛的我爹在发现的瞬间,竟然没把我直接弄死,显然已经很够意思了。
总之我被女中们拉扯大,再和同龄的旁氏亲族一同入学家系教育,接受早期训练。作为本家普通的一员,我的童年与御三家族系下所有孩子别无二致。小时候在院子里追蜻蜓撵猫折腾鱼,长大后作为本家的自持术式武装祓除征讨,生活平淡顺遂,周遭和睦友善,印象中没经历过什么奇怪的差别对待。
因为自我记事时起,本家的风貌就已经是这样了。使用人不多,堪堪够维系正常运转;躯俱留队倒也有,但去留全凭自愿;偶尔会冒出一两个年轻活泼的新面孔,但他们往往难以被定义为炳或家臣。父亲大人介绍时的措辞也模棱两可,会大大方方拍拍背拍拍肩,只说“是伙伴”。
可我显然不是“伙伴”。我的父亲相当讨厌我。
在本家生活的十余年间,我仅与父亲打过三次交道。第一次是路都走不稳跑都不利索的孩提时代,和本家外系年长些的孩子们玩手鞠。
丝线纺,橙蓝星星纹,球里塞着颗小铃铛,抛接时会发出悦耳的叮当响。而这颗球,阴差阳错的,被不幸丢进了宽敞的厅堂,咕噜噜叮铃铃,滚去了大人物膝旁
——不是故意。原本只是三五小孩在女中看管下聚在后厢玩,追着跑笑着闹,稀里糊涂也不知怎么的,回过神时已然都折腾到了碎石白沙枯山水边上。
全怪自己没接住,所以条件反射一脚踏进室内时已经来不及了。听动静,所有小孩都跪下了,伴随家臣的呵斥,还隐隐有啜泣,不确定被吓哭的是慈光寺还是北小路。只记得额头紧贴在地面,能闻到畳的味道。
接着责骂倏的停下,周围极安静,空气都万般沉重。有人起身,站着不远不近处,把手鞠递回来。铃铛响了响,他说“去换个地方玩”。
然后女中就仿佛橄榄球四分卫鱼跃救球似的冲将而来,几乎要把人扑倒般的,边道歉边连滚带爬抄起我便跑远。
手鞠叮叮咚咚响了一路,亲近的女中惊魂未定半吼半骂也念叨了一路。类似低声咆哮,她问我“是不是不想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