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总结,大致就是将后世成熟的科举经验,摘下一部分出来,安在了当下的大唐科举身上。
还有就是郡县的官学,要广招学生,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出类拔萃者可直接选入国子监。
所有有关科举的政务,全部由卢奂负责,李琩这是要彻底将对方培养为进士党的党魁了。
科举非常有趣的一个地方在于,他们特别容易抱团,因为相较于无需参加科举就能做官的门荫集团,他们是天然弱势的,抱团都扛不住,别说分散了。
同榜登科的进士,彼此之间互称同年,关系更铁,而他们会团结起来,攻守同盟,依附在某一个人之下,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而这个人,叫做座主,也就是主考官。
类似于一帮博士生,围绕在博导周边。
足足半个时辰后,李琩才低头看了一眼那份案卷,随后让王卓传阅给在座的大臣们看一看。
几乎所有人在看完之后,都会朝着张盈盈所在的方向打量一眼。
这样的氛围下,张盈盈都快吓尿了,人对于未知的事情才会感到害怕,鬼知道那份卷宗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李林甫最有眼力,率先起身告退,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离开,直到殿内就剩下杜鸿渐和张盈盈。
李琩就是要让这帮大臣都知道这回事,仅限于知道就行了,毕竟大臣们也不愿意在这种事情上表态或者插嘴,这是陛下的家事,人家将来怎么处理,我支持不就得了。
“你想不想看看呢?”李琩朝张盈盈道。
张盈盈赶忙装傻道:“国事要务,臣妾不敢看,也不应看。”
“可是刚才议论国事,你可是都听到了,”李琩笑道。
张盈盈赶忙道:“臣妾当时闭耳收心,其实并未听的真切,因为臣妾知道,这些不该入臣妾的耳朵。”
李琩呵呵道:“你就装吧,大家老熟人,谁还不知道谁呢?”
说罢,李琩指了指卷宗,朝杜鸿渐道:
“她不是不敢看吗?你念给二娘听听。”
“是,”杜鸿渐起身接过卷宗,然后对着张盈盈耳朵方向,缓缓的念诵出来。
其实在念到一半的时候,张盈盈就已经跪下了,从李琩的角度,只能看到对方发髻后面,修长白皙的脖颈。
这份案卷,只有一个地方不是事实,那就是蒋岑举,人家没掺和,是冤枉的,但是杨钊不能让他冤枉啊,所以在审问之后,将蒋岑举也给加上去了。
所以结果就变成了,张盈盈出的主意,庆王让蒋岑举和房琯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