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剩下的就只有低而矮的平房断断续续地散落在大片的麦田里。
吴克鲁一路给江弦介绍,什么家属食堂、洗澡堂、卫生所、幼儿园、少年之家.配套设施那是相当的齐全。
“你也在这住?”江弦问。
吴克鲁嗯了一声,“单位给分的宿舍。”
“那还挺好的,上班距离挺近。”
江弦又想到汪曾祺的夫人施松卿先生,“我也认识一个新华社的人,不过她宿舍是在木樨地那边。”
“应该是分社的同志吧,木樨地那块儿倒是也有宿舍,,没办法,人太多,光这一个院子又要办公、又要生活,肯定住不下。”吴克鲁说。
江弦点点头。
住房,即便在80年代也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一想到他已经拿下了两座院子,心里就暖暖的,特别安心。
他跟着吴克鲁走去一座c形楼前,楼门口还挂着的白色玻璃罩门灯,一左一右,看上去典雅大气。
“这位就是江弦同志!我想,大家应该对他都不会感到陌生。”吴克鲁郑重其事的给办公室里的同仁们介绍了一下江弦的身份。
很多人目光刷一下便集中到了江弦身上,江弦本人对这种关注弄得有点不适应,悻悻的打了个招呼。
“你拿《理解万岁》的稿子了么?”
吴克鲁给他倒了杯水。
“带了。”
江弦从挎包里取出一份稿子,正是《理解万岁》这篇报告。
之前任伟东答应过他,新华社会帮他把《理解万岁》这篇报告出版。
“江弦来了?”
正和吴克鲁说话,任伟东也赶了过来。
他和江弦握了下手,道:“报告的事,社里领导班子已经简单的讨论过了,也和市宣传部门通了个气,现在已经敲定下来,决定在市里再组织一场,还请江弦同志你好好准备一下。”
“放心。”江弦认真的点了点头。
等他告辞离开以后,吴克鲁又看了一遍《理解万岁》的稿子。
听到几名编辑正在讨论着新焦点。
“你们看看这篇稿子。”
吴克鲁把这篇稿子拍到桌上,脸上混合着一种夹杂着激动与感动的奇怪脸色。
“是个新焦点,相互传阅着看下。”
“我看看。”
一名女编辑接过来,瞧了眼标题《理解万岁!》。
“哟,这题目起的。”
等女编辑看完这篇报告,已经是热泪盈眶。
这份报告很快在办公室传阅起来,每个看完的人都忍不住感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