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出三年,玉山书院就会超越国子监,成为大唐最高学府。
刘老汉对秦浩的话深信不疑,毕竟以对方的身份,又何必骗他一个升斗小民呢?
“爵爷说得是,回头老汉便去县里寻先生。”
秦浩笑着揉了揉小孩的脑袋:“若是老丈不嫌弃,便由我来给你这小孙子取个学名吧。”
老汉一听激动坏了,拉着小孙子就给秦浩跪了下来:“傻小子,这可是天大的福分,还不快谢过爵爷。”
“谢爵爷赐名。”小孩倒也实在,砰砰给秦浩磕了三个响头。
“学名便叫做刘鸿,字青云吧。”
“刘鸿,刘青云,好名字,多谢爵爷赐名。”刘老汉又按着小孙子给秦浩磕了三个响头,看起来比拿到金豆子还要高兴。
傍晚,刘老汉的儿子回来了,得知秦浩给他儿子赐名后,差点又要给秦浩磕头,好说歹说算是拦住了。
秦浩一行在刘老汉家里休整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就骑着马离开,临走前秦浩还在枕头下面放了三颗金豆子。
等到刘老汉儿媳妇收拾床铺的时候发现追出庄时,哪里还有秦浩一行的身影。
“好人呐。”刘老汉手里捧着金豆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秦浩并不知道,自己在大唐再度收获了一张好人卡,一路来到商州县城。
商州县城还算是比较繁华,这也跟其三省交汇的地理位置有关,秦浩一行来到县里,随便找了一家客栈,便住了下来。
“小二,跟你打听一下,这县学在哪?”
县学也就是官府的公办制学校,从汉代开始就一直存在,后来隋文帝废止,隋炀帝又重新启用,唐朝很多制度其实还是沿用的隋朝,县学同样如此,只是规模更大一些,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
像商州这样的上县,应该有四十名学生。
一路寻访,秦浩发现民间乡村有私塾的实在是太少,时间有限,还是直接从县学中选拔效率更高一些。
“哦,就在衙门往右走过两条街,有一处立着石碑的地方就是了。”
“多谢小哥,上些你们店里拿手的酒菜来。”
“好嘞。”
吃饱喝足,秦浩一行前往县学,一开始门房还不让进,直到秦浩拿出鱼符来,门房这才颤颤巍巍的带着一行人去了山长办公室。
见到秦浩的鱼符,山长自然是不敢怠慢,听闻秦浩要找学问突出的平民子弟,虽然疑惑,但也不敢多问。
“爵爷,这四个就是县学中,成绩最优异的平民子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