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这一章一定要慢慢看,这是我和我那学马哲、中国哲学的朋友研究着写的,本章的哲学逻辑不存在大的问题——具体而微的细节辩经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整体内容应该是没问题的)
‘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正义的吗?’
这个问题的抽象程度已经远远脱离了日常聊天的范畴,更像是两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在碰撞。
它实际问的是‘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
而这种对人的自我的评判从来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以,成大器无论怎么回答都算不上错。
唯物的答案是真理,唯心的答案也可以是真理,但成大器的回答既不唯物也不唯心——他是个崇尚实用主义的理想主义者。
“我可能想去码头整点薯条?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我自己到现在都没想清楚。
人在意识上分为‘自我’和‘本我’,我分不清自己的主观意识到底有几分理性的成分,几分不理性的成分——我的‘本我’到现在都是一种模糊的状态。
小赵,如果我对自己的理想和期望是可知的,那我是不是也算陷入了迷惘和局限?”
成大器的回答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赵虹锦琢磨了好久,回道。
“所以,你只是在路上走,路的终点在哪里,你看不清,是吗?”
成总觉得现在应该有点酒,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知迷途其未晚的前提是知道终点,但我们的认识是局限于固有的世界观和人的躯壳的,我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包括刚刚,我可以鼓励你‘做事前不要顾虑会不会失败’。
这是实践维度的具有有效性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的有效性和它在自我排解上的苍白无力是同时存在的。”
赵虹锦擦了擦嘴,这顿饭吃的她脑壳疼。
“在实践过程里思考吧,大器,我没法给你答案,你的这种困扰有些困在唯心的窠臼里的味道。
但伱求索的路径又是唯物的,无论是对困难的认识还是思考的方式,都是唯物的。”
“世界是可知的,我的客观存在和意识存在都是可知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从可知论的角度看,我的这些苦思不是窠臼,我看到的是一条无限的路,这条路没有终点,也没有答案。”
“从唯物的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你走在正确的路上,认识本身就是个无限的过程,没有终点。
但如果你真把目的看的很重要,而自己又纠结答案的话,我的建议还是,先做,只有实践的过程里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内心反馈,明心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