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袅袅炊烟便已升起。
滹沱河畔,年迈的牧人砍来了许多柳枝,开始搭建更多的帐篷。
他们身形佝偻,须发皆白。皮肤黝黑,远远望去,像是枯死的树皮。
双目之中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与淡然,一副活一天算一天的样子。
从匈奴开始,就有一个残酷的风俗:贵少贱老。乌桓、鲜卑等部族沿袭之。
老人不得享用较好的食物,不能穿好的衣服,要干更多的肮、苦、累活计……
汉使至匈奴时,曾看到青壮年吃牛羊肥美部位,他们吃完后,老人才能吃剩下的,大为惊异。
中行说为此风俗辩护,匈奴历来以征战为功业,老弱不能战斗,故肥美让壮健者食,因此能自为守卫,父子各得其安。
只能说,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风俗,没有绝对的对错。
早饭做好时,天光已经大亮。
正中央最大的一个帐篷内,首领段末波自东门而出——鲜卑风俗,帐篷只开一门,即对着东方的那个门。
远远见着朝日后,段末波跪拜而下,口中念念有词,十分虔诚。
良久之后,段末波方才起身,也不会回帐篷,就在河畔草地上席地而坐,吃着新蒸好的粟米饭。
护卫、亲随乃至外围的士兵、奴隶们同样席地而坐,吃着粟米饭。
自首领段末波以下,所有人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唯多寡而已——一般而言,壮健者吃得多一些,老人少年吃得少一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鲜卑与刘汉匈奴的不同了。
刘汉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社会阶级差异,上层服散饮酒,山珍海味,下层就靠些许糜子、牛羊奶、乳酪、野菜果蔬充饥。
鲜卑社会与他们相比,相对原始淳朴了一些,出征的这批人吃的食物竟然是一样的——其实,匈奴社会一开始也是这样的。
与老弱相比,妇人在吃食方面的待遇竟然和青壮一样。
此番南下是出征,只有寥寥百余健妇随军,大饼脸上满是横肉,胳膊上能跑马,屁股一撅能坐死人,可以把她们当男人看待。
这些妇人主要工作是修补皮裘、挤奶制酪以及处理死掉的马匹。
每個人都是髡发,显然都没嫁人。
乌桓、鲜卑妇女一般要嫁人的时候才蓄发为髻,戴句决——类似后世蒙古女人戴的罟罟冠。
胡人女子是比较爽的。
社会风气轻视老人少年,但极其重视女人。
儿子杀父兄没有刑罚,但不允许杀母。
父兄为别人所杀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