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宽松,他又是造反起家的,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说,对晋廷肯定有恨意,在两方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何要降?
现在河北大战连天,曹嶷也有些坐不住了。
但无论怎样,他的首要诉求还是保持割据自立的地位,当青州土霸王。
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这个终极诉求服务的。
为此,他现在也不是不能考虑晋廷的招安了,但具体投降哪一方,可就有说道了。
邵勋如果指望曹嶷归顺后往青州安插官员、驻扎军队以及索要太多的钱粮,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对这种人还是要打,别指望温水煮青蛙慢慢收编。
“现在不是动曹嶷的时候。”邵勋说道:“听闻君还带来几位渤海俊彦?”
“是。皆为渤海高氏子弟,曾一同起兵对抗匈奴。”
“可速召来。”邵勋说道。
邵乂立刻让随从召高氏子弟入见。
趁着这個间隙,他简略地介绍了下渤海高氏的情况。
王浚仗夷建威,纵横河北时,妻舅崔毖借着他的权势,获得了平州刺史、东夷校尉之职。
清河崔氏在河北人望很高,于是征辟了一批河北士人、豪强前往平州。
其中,渤海高瞻与其叔父高隐先率数千家部曲庄客依附王浚避乱,后来发现王浚实在不像样,于是依附清河崔氏的崔毖,迁往辽东。
倒不是说崔毖有啥不得了的本事,事实上他确实比王浚好,但能力一般。
最关键的是,崔毖是崔琰曾孙,冀州士人之首,子孙世为冀州冠族——崔家在冀州的名望,就像王家在青徐的名望一样,天然具有吸引力。
安平韩氏的韩恒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投奔辽东崔毖。
除这两家之外,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举家奔往辽西、辽东的太多了,他们还利用名望、关系网,为崔毖招揽辽西流民——河北战乱不休,很多人避地辽西、辽东,因为那边相对太平。
名望、门第这种东西,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价值观之下,是真的可以当饭吃。
崔毖何德何能?但在辽西避难的流民一听清河崔氏的声望,纷纷来投。
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强,只要一征辟,马上屁颠颠地跑过去效力。
像高瞻这种人,甚至带着渤海数千家部曲庄客投奔。
当然也有不鸟崔毖的。
比如,崔毖就曾招皇甫岌为长史,岌拒绝,与兄弟族人皇甫真等俱投慕容廆。
对皇甫岌这类关西流徙士人而言,就能很客观地看待崔毖了。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