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者被吊死,政权更迭之后,中东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在我眼前展现了一出荒谬的悖论,我因此而感到疑惑。
现在,当我深入这一地区时,才发现,原因或许来自更早的一战,当时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大笔一挥,用“赛克斯-皮科协定”划定了现代中东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签订的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秘密协定。)
这些“人工构建”的阿拉伯国家缺乏最根本的民族认同,内部错综复杂的部落、氏族、教派相互矛盾,这让每个国家都产生了大量的离心力。
比如易垃克、叙力亚、力比亚都在此列。
在试图主宰世界的盎格鲁·撒克逊列强们忙于内斗时,国内的矛盾在强有力的统治者维护下尚能维持。当某一个帝国终于跻身金字塔尖时,悲剧就开始了。
苏联倒下之后,灯塔的光芒聚焦于盛产石油的中东。对于灯塔来说,石油是他们维护金融霸权的必要工具,为了达到长久控制中东的目的,他们必须让这片土地永久的陷入分裂与敌对。
于是一次大战,上一代人们划下的线就成为一点即燃的火种。
干这种事情,伪善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早已炉火纯青。
1992年,在灯塔的支持下,易垃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成立,这是灯塔拆分易垃克的开端,也是中东世界破碎的开始。
这才是关键的时间节点,比“沙乌地之春”要早很多。
再后来,是2003年易垃克战争,由此,中东世界瓦解的进程才一发而不可收拾。灯塔挥舞着自由之枪,还有从苏联那里抢来的民主大棒,打倒了中东一个又一个政治强人,于是部族和教派的离心力提速,痛苦的战争加剧了中东世界对西方的愤怒,极端宗教组织如野火燎原。
他们看上去疯狂、好斗、无惧死亡。
激起了全世界的反感。
但是,对于没有未来可言的年轻人来说,除了拿起武器去死,别无选择。
他们没有选择。
没有。
当这样的情绪继续堆积,2011年突尼斯小贩的一把火,终于烧遍中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