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说是诗歌,其实就是顺口溜,这个年代的诗风都是这样,大家听着也挺喜欢。
上午是诗歌,下午是典型人物专访稿,这是面向全农场的。杨君苏没有仅仅局限于四分场,而是把目光放在全场的先进人物身上。
今年的典型人物,既有兢兢业业老工人,也有热血小青年,甚至还有家庭妇女和学生代表。
杨君苏把一分场的一个老人和小青年合写在一起,就成了《老少同打麦收战》;二分场写了一群先进知青《冲锋陷阵革命青年》;
三分场的典型人物是基建科的老高:《挥汗如雨艳阳天,手中镰刀不停闲》。
老高听到广播,嘴上谦虚,心里早乐开了花。幸亏何中华当初把工作让给了杨君苏,要不然场里真要错过一个人才了。
老高之后,是学生代表的表扬稿,稿子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小鹰腾云练职场,新刀淬火试锋芒》。
这些学生娃毕竟年纪小,还没学会大人的虚伪,当场激动得叫喊起来:“快听快听,是表扬咱的。”
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越听越高兴,越听越上头。
他们好想见见写稿的人,但人家忙得很,听说杨婷婷杨春是她妹妹,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去找两人。
“婷婷同志,杨春同志,我们要向你……向你们的姐姐学习。”
杨婷婷和杨春懵了一下,随即答道:“啊,好的好的。”
杨君苏的广播,纪书记也听到了,他颇有兴趣地听完后,说道:“这个小杨脑子转得快,文笔好,口才也好,真是难得的人才,倒挺适合咱们党委。”
谢秘书听着心里一咯噔,果然,他所料没错。纪书记是越来越欣赏杨君苏了。
作者有话说:
12为引用,部分字句有改动。那个时代的诗歌其实就是顺口溜,就觉得好玩,大家要以喜剧的心态看待它,真正的好诗歌还得是唐诗宋词。
第七十七章 一边抓革命一边促生产
谢秘书略一思忖, 委婉地建议道:“书记说得没错,杨同志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她不光口才好文笔好,还务实能干。要是让她在一线锻炼两年再往上提拔, 说不定会更好。”
纪书记稍一沉吟, 便道:“那就让她再锻炼几年吧。”
……
麦收过后, 是收割油菜和黄豆,之后是夏种夏锄,忙完这些才稍稍清闲些。
整天风吹日晒东奔西跑的, 杨君苏的肤色变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人也瘦了好几斤。
叶香云见状又忍不住犯嘀咕, 都当上科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