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日寇傀儡汪伪政府应该也差不多上线了。
大量伪军会陆陆续续出现。
多事之秋。
人心浮动。
“徐总司令。”
“专员大人,你请吩咐,我都听你的。”
“我没有给你们部署作战任务。但是,你的部队,如果有人希望上前线,请立刻报告战区。”
“明白,明白。”
“空缺你可以自己补充。总之,有愿意打仗的人,不许阻拦。”
“明白。明白。保证不会。”
“好!”
张庸将保证书递给对方。
指望对方打仗就算了。但是负责基础训练还不错。
堂堂华夏男儿,那么大一个集团军,总会有一些热血军人,愿意上战场和日寇厮杀的。
他张庸需要的就是这些热血志士。
他非常乐意带着他们上前线,去和日寇战斗。
兵贵精而不贵多。
与其要几十个师的残兵败将,不如只要三个师的精兵。
事实证明,只要他张庸在场,正面突破,只要一个师。
甚至是五千人就足够了。
重庆方向一个。
长沙方向一个。
南昌方向一个。
其他部队的基本职能,就是补充主力的损失。
“排队。”
“是。”
其他人纷纷上来了。
排队。按照要求写明部队的番号。签名。
然后交给张庸。张庸签名。注明日期。然后交还给对方保管。作为凭证。
五个集团军……
十七个军……
五十三个师……
部队番号确实很多。
如果将每个师都补充完整,反攻,估计能平推到安庆。
可惜,只能想想。
大部分的番号都是空架子了。严重减员。
而国军的兵员补充能力,非常堪忧。尤其是在汉口沦陷以后,又丧失大量人口和资源。
所以,部队的番号是保住了。但是什么时候能补充到位,天知道。
三个杯盖,十个茶杯,怎么盖都盖不住的。
哦,可能都没有三个杯盖。可能只有一个。
难……
国军兵员逐渐枯竭。
不是民间没有兵员。是果党动员能力太差。
随着战败,很多青壮年开始逃避、藏匿,不想被征调。不想被白白的送死。
哪怕是已经到了部队,逃兵的现象也是多得很。
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